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

法研在线 2021-09-15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

金秋北京,天朗气清,七秩春秋桃李天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卓越法治人才,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在人大法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为加强全球范围内法学教育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200余所中国法学院校的代表和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慕尼黑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0余所外国法学院校的代表与会。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嘉宾围绕文明转型时期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为在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计献策,以期进一步发挥法学教育在全人类应对未来挑战中的作用。


    2020年10月2日上午9时,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文明转型与法学教育: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阎芳主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同志在论坛上发表视频致辞。王晨强调,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日趋成熟、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也是中国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所作的贡献。王晨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愿与世界各国法学界人士一道,加强互学互鉴,广泛开展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围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法治人才培养等重大课题,深入研讨,分享经验,为促进法治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向本届论坛的召开以及法学院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刘伟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本届论坛以“云端”形式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000年,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人大法学院举办了第一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人大法学院秉承初心,不断向世界一流法学院迈进。刘伟回顾了人大法学院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命名之初的八大系之一所走过的光辉岁月。在这70年中,人大法学院培养出了大批杰出校友,为中国法治建设和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最后,刘伟表示,中国法学教育和世界法治文明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国法学教育需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分享中国的法治理念、法律文化和中国法治建设的得失成就。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宣读最高人民法院贺信。在贺信中,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评价了人大法学院成立70年来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新时代中国法治事业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在世界迎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本届论坛的召开对于加强全球法治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前景广阔,最高人民法院衷心祝愿人大法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智力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也愿意与人大法学院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宣读最高人民检察院贺信。在贺信中,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评价了人大法学院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为法治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衷心感谢人大法学院对检察事业的高度关注,对检察工作发展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球法学教育交流互鉴,对拓展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视野,提高法治人才培养层次,推动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祝愿人大法学院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法律人才、深化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再创辉煌,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向老教师致敬环节,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吉林宣读出席本次活动的老教师代表名单。


    到场的老教师代表有:94岁高龄的刘素萍教授,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92岁高龄的张希坡教授,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法律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90岁高龄的郭宇昭教授,新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88岁高龄的谷春德教授,新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86岁高龄的吕世伦教授,新中国法律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70后”的朱景文教授,人大法学院原学术委员会主席,法理学科资深教授;“70后”的韩玉胜教授,人大法律系原副系主任,刑法学科资深教授;“70后”的李练红老师,人大法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校生代表向老教师献花致意,朱景文教授代表在场的老教师向所有同学送上祝福和期望。


    在嘉宾致辞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教授代表教指委向人大法学院70华诞表示祝贺,并向老教师致敬。徐显明表示,法学教育有立德树人、学术研究、咨政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五个使命,在这五个方面,人大法学院都是国内法学院的领军者。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未来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当前法学教育面临四个挑战,一是文明转型,二是世界格局面临复杂深刻变化,三是国家法治建设新目标,四是教育部正在推行的新文科计划。他坚信,未来,人大法学院会对这四个挑战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应对大变局、参与全球治理、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对高水平法治人才、高层次法学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大法学院主办此次论坛,聚焦法学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世界顶级法学专家交流经验、建言献策,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世界了解中国法学成果和法治建设经验,推动中外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交流对话搭建了宽广平台,为我们探讨人类未来发展、法学教育未来走向的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契机。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教授代表兄弟院校致辞。他提到,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高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本届论坛上,不同国家的法学院校可以共同探讨疫情期间的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展示战胜疫情的决心、坚定培养法律人才的信念。人大法学院70年的历史和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历史高度重合,中国法学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有着人大法学院师生的付出与贡献,这些都为中国其他法学院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人大法学院也以无私的精神,支持其他法学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他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感谢人大法学院对包括北大在内的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关心。


    哈佛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William Alford教授、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Mindy Chen-Wishart教授、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Heather K. Gerken教授和慕尼黑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ian Walter教授作为海外合作院校代表致辞。

    William Alford教授回忆自己38年前初次访问人大法学院,结识了很多人大法学院的老师。哈佛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包括在保障残障人权益领域开展的课堂教学、法律诊所、合作研究等;共同建立哈佛-人大-日内瓦-悉尼大学四校法学院联盟,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合作开设“法律变迁与社会”课程。两院师生也多次进行交流互访,哈佛法学院祝福人大法学院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希望能继续保持与人大法学院的良好合作。


    Mindy Chen-Wishart教授表示,很荣幸代表牛津大学法学院祝贺人大法学院建院70周年。牛津大学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有深入的合作,在一个联系逐渐紧密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对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文明转型时期的挑战。牛津大学法学院的教职工经常访问人大法学院,她表示自己就曾在人大法学院讲授课程,并对人大法学院的多位老师所给予的学术研究上的支持表示感谢。


    Heather K. Gerken教授代表耶鲁大学法学院祝贺人大法学院成立70周年。她表示,70年来,人大法学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很高兴两所法学院的学术合作不断加强,同时很骄傲有三位耶鲁法学院的毕业生在人大法学院任教。耶鲁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在专业上紧密相连,共同致力于为法学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和人大法学院的交往与合作。


    Christian Walter教授代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向人大法学院建院70周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贺。人大法学院和慕尼黑大学法学院的交流不断深化,他感谢人大法学院的老师们为推动两院合作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深刻影响了法学教育和研究,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他坚信法学院一定能够应对这些问题,未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的友谊之树在未来也一定能枝繁叶茂、结出硕果。


    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王利明提到,70年来,人大法学学科始终具有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这是源自于陕北公学,成长于华北大学,成熟于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人大法学学科紧紧围绕着共和国对于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需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具有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求索精神,具有胸怀全球的世界眼光,始终是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这种精神的传承铸就了人大法学学科的荣耀。我们要扬鞭奋进,不断推进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法学学科建设,不断推动中国法学与世界的交流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989届校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1990届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美芬,1994届校友、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亚洲法研究中心主任臧东升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宋鱼水校友表示,30年前她离开人大法学院,来到法院,带着一腔热血从理论走向实践,她和校友们以及兄弟院校的同志们携手前行,为祖国基层法治建设不断添砖加瓦。以天下为己任仍然是人大法律人的使命和担当,她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0岁生日快乐,祝老师们幸福安康,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做国家栋梁之才。


    梁美芬校友回顾了自己在人大法学院的学习生活,除了学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熟悉了我们国家的国情,了解了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作为法律人可以作出什么贡献。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她感受到人才培养必须要紧贴国家发展的脉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情怀、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法律人才。


    臧东升校友表示,自己在人大求学的经历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和母校保持密切联系,感谢各位老师对两院交流合作的支持。当今中国和世界一样面临严峻的考验,他相信,人大法学院在未来会为中国和世界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为文明转型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崔卓群代表全体在校学生发言。她在发言中提到,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影响深远的学术智慧、潜心钻研的学术品格和心系社会的学术理想氤氲在法学院的空气中,浸润着每一名学生。在人大法学院70岁生日之际,她代表在校生向学院送上“三愿”,愿她永远心中有梦、不被束缚,愿她承担更大的责任、继续引领共和国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法学教育的发展,愿她今后的岁月永远激情燃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在最后致辞中指出,人大法学院秉承陕北公学的红色血脉,融入朝阳大学的有生力量,于新中国成立周年之际、国家百废待兴之初建立。在人大法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感恩那些在风雨70年中和我们并肩前行的全球的朋友们和伙伴们,缅怀那些离开我们、已经成为共和国法治星空最璀璨星辰的先贤,致敬所有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付出心力的人大法律人。他同时勉励726名法学院2020级新生,以今天为起点,勤勉地工作,勇敢地奋斗,执着地坚守,无愧于人大法律人这个响亮的名字。


    开幕式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0级新生通过视频在明德法学楼前和教室进行庄严的新生宣誓。建院70周年的人大法学院送给2020级新生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开幕式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主持本届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并介绍接下来四个单元主题发言的主持嘉宾。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他代表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向论坛的召开,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和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诞生于1950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革命性探索和历史性发展的征程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发挥着先锋和引领作用。当前,数字文明的出现和智能社会的到来给人类带来无限福祉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他呼吁世界各国的法学家以法律人独特的智慧和勇气直面挑战,为构建和平发展、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人类文明价值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第一单元主题发言由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建立推动我国从“法治教育大国”向“法治教育强国”转变,法治人才必不可少。应加快一流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架构一流的法学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业务素质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新法学教材体系,构建一流法学教材。在新时代,应保持法学教育面向现实问题的导向。法学教育有责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治人才,为文明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院长Simon Bronitt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悉尼大学法学院在比较法研究和与中国交流方面秉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态度,取得丰硕成果;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组织的跨学科“自动化决策”研究,以法学视角回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愿同人大法学院等全世界优秀法学院加强交流互鉴,并祝愿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陈甦教授指出,法学院是将人文关怀与社会理性融为一炉的锻造场所。中国的文明转型呈现叠加剧烈的特征,中国现行法律要适应转型期叠加文明的不同需要,必须要建构符合中国特色、指导法治实践的法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终身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Simon Chesterman教授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发言。他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教育采取了线上方式开展,暗含机遇,但当今时代,法学教育更是批判性思维、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线上教育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应注意在线上教育过程中学生同辈交流缺失的问题。


    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以“中国法学院教育的挑战和应对之策”为主题进行交流。他指出,新时代法学教育面临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变革、教育市场细分、终身学习时代、就业路径拓宽带来的“四大挑战”。法学教育必须打赢与移动终端争夺学生时间、与智能搜索引擎争夺课堂、与其他学科争夺学生头脑的“三大战役”。因此,我们必须推行智慧教学,不断改进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挪威卑尔根大学法学院院长Karl Harald Søvig教授发言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卑尔根大学法学院也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当前,网络、电子教育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和法律问题,法律必须要适应现实生活,法学教育也要培养学生搭建与时俱进的思维框架。法律不仅是解释,也是因应时代的建构;法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法律方法、批判思维的培养。


    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由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林嘉教授主持。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在发言中提出,未来高等教育法学发展应注意注重提高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引领性,强调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聚焦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做好信息文明时代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要有利于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促进法学院校和实务单位的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法治人才。


    美国波士顿学院法学院院长Vincent Rougeau教授围绕本次大会主题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难题,需要富有创见的方式去应对和解决。我们要准确识别共同关切,探索不同法域间相互学习借鉴的方式,充分思考本国法律制度与世界经济运行交流衔接、不同价值准则观念更好融合促进的方法。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提出,中国法学院培养国际化法治人才应秉持四大理念。一是要秉持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卓越法治人才的初心;二是秉持培养具备一流国际化实务能力人才的方向,提高学生国际实务能力;三是秉持国际化引领的师资建设方向;四是要秉持做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理念,立足“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Ki Jeong Han教授表示,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与人大法学院在学术研讨、学生交换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一直保持积极的互动。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运用了线上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欢迎。法学院应当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交流互鉴的平台,改变单纯“传输-接受”知识空间的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教授首先对人大法学院建院7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关系的复杂变化和深刻调整,中国法学界必须根据这些新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做法,回应信息时代的法律难题。下一步应当加强法学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传授,提高法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一桥大学法学院院长Taro Sakai教授指出,一方面,疫情使我们对网络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它能够将身处异地的人联系起来,但却缺乏学术研讨的即时性。另一方面,疫情也让青年学生能够通过新知的获取过程不断应用新技术。希望我们继续在青年一代身上发现法学教育的问题,发掘法学教育的未来和潜力,实现法学教育的长远前景。


    第三单元主题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法学学科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余劲松主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周佑勇教授表示,人大法学院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走过了辉煌70年,其间,为引领中国法学教育发展、推动法学领域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时期,法学教育要进行观念转变、思维转换,人才培养需创新性思维,学科建设需综合性思维,办学模式更需开放性思维。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商法研究中心主任Ian Walden教授代表成立40周年的该校商法研究中心向喜迎建院70周年的人大法学院表示祝贺。Ian Walden教授着重介绍了其任职的商法研究中心创建的创新型法律诊所“qLegal”,它帮助学生结合学术知识和实践技能,锻炼提升法律实践中所需的软技能,是21世纪法学教育的创新之举。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杨宗科教授在发言中讲到,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都渊源于陕北公学,希望人大法学未来给予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建设更多指导。改革法学教育应坚持四个原则,在“为谁培养人”上突出中国立场、全球视野;在“培养什么人”上坚持法治信仰、为民情怀;在“怎样培养人”上坚持德法兼修、科教融合;在谁来培养上坚持实践为重,共同育人。


    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Lesley Hitchens教授忆及访问人民大学的经历,表示对人大法学院的教学培养模式、学术研究方式印象深刻。她表示,技术变革下,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成功开办了有关法律与新技术的课程,使学生了解法律实践的未来。目前,技术对律师的作用进入了新阶段,教育工作者也应探索律师工作新方式以指导学生更早适应法律实践。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教授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破镜,法律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渗透影响。在此背景下,未来的法学教育应是一种高度重视和塑造内在价值的人格教育;在法学教育理念中,应确立智能转型,着力培养适合智能时代的法律人;在教学手段上,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智慧教学,实现法律和技术融合,实现法学教育改革创新。


    名古屋大学法学院院长Tomoko Masuda教授表示,今年也是名古屋大学法学院成立70周年,其和人民大学法学院同样经历了70年成长,并在这70年中同样致力于法学研究教育及培养法律专业人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名古屋大学从4月起便在线上进行会议、课程,信息交流比以往更频繁,这必将加速数据驱动型社会的实现。


    第四单元主题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卫东教授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在发言中讲到,人大法学院有其敬仰的一批国际法教授,包括章尚锦教授、程晓霞教授、余劲松教授和韩立余教授等。他表示,民法典问世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改国际私法立法模式,更显出国际私法学界、民法界及实务界对国际私法要走独立法典立法道路的赞同。


    巴西FGV大学法学院院长Sergio Guerra教授表示,将技术用于法学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诸多传统法学院都在寻求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新形式、新方法,以适应技术变革所引致的新需求。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也证明,技术变革比想象中更直接地影响着法学教育,法学院应抓住机遇,为应对未来法律职业需求而培训新型法律专业人员。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指出,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了大批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事业的振兴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论坛主题,他表示,智能技术的应用颠覆传统,也掀起了法学教育范式的转换。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们也需冷静思考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的法律问题、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法学院院长Sharon Hannes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其所在法学院的教学及学生培养模式。特拉维夫大学法学院是一所规模虽小但高度全球化的法学院,正因如此,特拉维夫大学法学院的教学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危机也带来了新机,Sharon Hannes表示,目前该校有诸多客座教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国际在线会议也在蓬勃发展。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在发言中谈到,法学教育首先要顺应法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即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中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很严格的法律形式主义的时代,而未来中国法律教育则需要不断夯实基础部分;同时,法学教育也要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开放视野,更全面地看待和考察中国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架构。


    本届论坛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云端交流,并通过“央视频”全程直播,为不同国家法学界同仁搭建了有效对话机制,汇集东西方智慧,回应时代之问。人大法学院是扎根祖国大地的法学院,亦是开放拥抱世界的法学院,更是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学院。立足“文明转型”这个新起点,人大法学院将传承陕北公学的红色血脉,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法学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人大法学院建设成为对中国法治问题具有解释能力、具有国内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对全球治理问题具有设定能力的世界一流法学学科。


文/徐飞、卞玉扬、李颖、章金  
图片拍摄/韩春柳、杨硕  
图片整理/孟晗、徐武、孙悦奇


教育部关于几起高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
梁慧星老师教您如何学民法,如何阅读“大部头”
《三晋法学》(第十四辑)要目
《中国农村法治论坛》(第7卷)目录
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4期法学论文要目
《经纬法学论丛》(第一辑)目录、《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8)目录
第二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警务现代化高端论坛征文启事
关于“2020年度互联网法治重点研究课题”中标及拟资助情况的公告
高效完成论文的10个原则!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5期要目
《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8卷第1辑)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要目
《家事法实务》(2019年卷) 目录
《清华金融法律评论》(2019第3卷 第1-2辑) 目录
《家事法研究》(2019年卷/总第15卷)目录
《法律和政治科学》(2019年第1辑)目录


任何道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贵在努力与坚持

诚挚邀请您加入东小店

京东商城价格PK东小店价格

这些论文必须进行第二次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该弄明白的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8-202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延边法治论坛”在珲春召开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
《武大国际法评论》2020年第2期要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要目

51个项目暂缓结项、12个项目被终止、1个项目被撤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通知:全面排查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

关于公布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

2020年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八届“中伦杯”全国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成功举行

《法学实践论丛》征稿启事

《西部法律评论》2020冬季刊征稿启事
2020年第二届中国网络法学“小米杯”硕博论坛初评公示
《法学教育研究》第四届专题研讨会有奖征文活动拟获奖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中国商业法研究会2020年年会 “优化营商环境、东北振兴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关于调整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第二十八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提交时间等事项的补充通知
2020乌镇·互联网检察论坛 “民法典与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主题征文公告
2020年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中国数据法律高峰论坛暨上海市法学会网络治理与数据信息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
第二届“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研讨会征文通知
2020年《学术法大》第五十二期征稿启事
一等奖3万!中国法治文学网络作品征文实施方案
关于申报2020年福建省社科规划省法学会 专项和省法学会重点课题的通知
鄂渝第二届法学专业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和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第二批课题结项通知
严查!教育部发文:倒查5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法治视野中的法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系列专题讲座暨法家研究会第三届年会 (线上会议)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8-202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
关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公示公告
海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亓飞在Science在线发表eLetters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公示啦!快来瞅瞅有你认识的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和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第二批课题结项通知
一等奖3万!中国法治文学网络作品征文实施方案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
关于表彰第三十二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获奖论文作者和优秀组织奖单位的决定
“创意黔行——贵州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出炉
首届中国法治微电影展作品征集启事
全国律协关于《证券法》研究征文获奖名单的公告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研讨会预通知
2本重磅好书,通俗有趣,900万人学到上头!推荐给您!
《中财法律评论》第十三卷稿件征集公告
共51项!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通知
第四届破产法珞珈论坛预公告、湖北省法学会商法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通知
民营经济保护刑事法治论坛会议公告
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成立!

教育部公布已出版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目录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2020年累计授予11650人博士学位,全国NO.1

吴宗宪教授应邀担任《犯罪研究》杂志主编
隆重揭晓!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名单来了!

湘潭大学法学院张庆霖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的精彩发言,新生必看!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术之路专属信息发布工作人员发布

扫码即可识别添加
学术之路“十一条不回应咨询顾问”重磅上线,请知悉后再交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